嗨起书屋 - 言情小说 - 魏晋异闻录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

分卷阅读37

    父子听了她的话,神色不一,卢旷低咳一声,道:“玉娘,这种话还是少说为好。”

卢霈则闷不吭声。

萧氏道:“怕什么,自家屋里,并无外人。”又对卢霈道:“男儿成家立业乃是常情,你不必顾虑太多,我们可以先定亲,年后再成亲,你看如何?”

卢霈听了母亲的话,心中有几分无奈,坚决拒道:“母亲,儿意已决,日后再说吧。”

萧氏听他口气强硬,略有些生气,道:“儿大不由娘。”转头对卢旷道:“郎君你来说说他。”

卢旷又咳了一声道:“玉娘,他心中有其他打算,我们还是听他的吧。”

萧氏真是生气了,道:“好,好,随你们。”说着站起身径直出去了。

两人还未来得及劝阻,人就走远了。呆看了一会,卢旷才道:“三郎,我来问你,不答应亲事,是否还有别的缘由?”

卢霈心中一跳,以为父亲看出什么,仔细看他神色,又不像,平静道:“没有别的缘由,儿已经说清楚了。”

卢旷沉默了一会,道:“如此,你去吧,做到心中有数就行。”

卢霈松了口气,起身道:“是。”径直回了屋。

到了屋里,收拾洗漱好躺在床上,突然想到崔逸年后北上,不会也有躲避的原因吧。

真是……

想了一会,才渐渐睡去。

…………

次日,卢霈去了衙署,刚到一会,卢大郎、卢二郎便来寻他。

三人坐下谈了一会,卢霈本打算安排好两人就去城外。两人听说他要去选地种稻,颇有兴趣,提出要跟着去。

于是三人同行,一起到了城外村子,查看了各处,终于在叫郭津村的地方,从属于卢氏的田地中选了十几亩地。

此田地平整,水利又便,且连在一处,以后便于管理。卢霈正想着让什么人过来照看,卢二郎就笑着开口道:“三郎,你是否要寻人来照看。”

“是的,二哥。到时叫一些农人来耕种,照看的人就看管农人,让他们照着我说的做就可。”

卢二郎笑道:“既然这样简单,不如就交给我如何?”

卢霈略有些诧异,不过想想就释然了,卢二郎是叔叔的嫡子,历来不喜朝中那一套,此次也是族中决定,他才勉强来了,也许这任务正是他所需要的。

当下笑道:“若是如此,就更好了,这样我也放心,要是稻子长成,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卢二郎笑笑不以为然,说:“那就让我照看了?”

“自然。”

两人说好,又聊了详细过程,卢霈就将此事全部托予卢二郎了,嘱咐他千万要上心,小心照管。

卢二郎答应着去了。

随后卢霈和卢大郎回到衙署。两人对坐了一会,卢霈才问:“兄长,我记得你身有官职的?”

“不过是虚衔罢。”卢霈听后,想到昨夜忧心的事,逐对卢大郎道:“兄长,现我有一事要你助我。”

“何事?”

卢霈便将关于年后设立六部的事告诉他。虽然朝中也有六部,但并不一样,职权杂乱,相互牵连。

新的六部,分工的更细,且职责分明,有利于中央的统治,不过……卢大郎皱着眉,问:“这样一来,必定会触犯众多世家的利益,而且还会削弱你自己的权利。”

卢霈听了道:“兄长,除开这两样,设立新的六部,是否利大于弊?”

卢大郎点头,道:“确实。”

卢霈笑道:“既然好处多于坏处,那为何不做?再说会不会影响到我,还未可知。”

卢大郎看着自己的弟弟,神色轻松笃定,明白他已胸有成竹,于是便说:“你即已决定,我从旁助你就是。”

“谢过兄长。”

卢大郎摇头笑道:“何必言谢,一家人。”

两人接着就设立六部,研究了具体细节,一直到夜幕才商议出大致轮廓。随后一起回了家。

次日,卢霈、卢大郎将商量好的对策条条笔录了下来,忙了一天。第三天,卢霈将其上书给晋帝。

晋帝见到奏章,神色有些复杂地看了卢霈一眼,接着笑道:“大司马,果然大才,且一心为孤着想,孤一定不会忘了你的忠心。”

卢霈坐在椅子上道:“陛下妙赞,若陛下觉得没有问题,待年后,臣就着手开始。”

“辛苦大司马了。”

“臣先退下了。”说着站起来,走了出去。

晋帝叹了口气,望着门外层层叠叠的宫殿出神。

此时正是十二月中旬,再有半个月就是春节,过几天就会罢朝了。等过了年,又是一番情景。

虽然洛阳才恢复几个月,却阻止不了各世家、百姓庆祝新年的热情。到处结灯挂彩,人们往来脸上挂着笑容。

士族大家的热闹自不必说,寻常百姓家中虽没多少钱财,却也尽量买点好吃的、一身新衣,高高兴兴地过了个年。因为他们看到,大司马前头的一番政策,是个体恤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不论大晋里面多少龌蹉,此刻表面是一片和睦,喜气洋洋。时间在喜悦中一晃便过了新年,一直到了正月十五。

这天,崔逸回崔氏过了节,又去与卢霈喝了半夜的酒,次日辰时回营点兵,即刻就要出发了。

晋帝和卢霈站在城门楼上,远望着队伍,闻风而来的百姓在街道两旁相送。

直到队伍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条黑线,晋帝才回了宫,百姓才各自散去。

正月十九,朝廷初始,卢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颁布晋帝诏书。

不出意外,一开始便遭到强烈反对,但一来有皇帝支持,二来卢霈身后有卢、崔两族支持,背后还有崔逸的十万军队。反对的声音渐渐淹没在其中。

等其他家族明白已无力改变,想要安插族人在六部时,却发现朝中六部,重要位置有半数以是卢氏、崔氏、裴氏、萧氏的人。

悔之晚矣。

事情闹闹哄哄过了两个月,终于尘埃落定。

而卢二郎照看的水稻长势非常喜人,一开始他只是为了卢霈的交付,后来见稻子长得不同,慢慢明白当日卢霈说的话。

期间卢霈来看过两次后,因为事忙就少来了。等六部事定下,已经三月中旬了。卢霈猛地记起了玉米和土豆的事,忙找到卢二郎,说明缘由。

卢二郎听后,颇感兴趣的拍手道:“一事不烦二主,就一并交给我了,你且放心,一定办好。”

卢霈听了,便派人将种子交给了他,说清了怎样种植,就回去了。

另一边,崔逸领兵十万北上收复,比他弱的自不必说,攻城三天不到,便占了一州或一县;号称比他兵力多的,却没有其兵壮马强,最多也就十来天便攻克下来。

就这样到了六月,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