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起书屋 - 其他小说 - 官商秘史(更新至600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7

分卷阅读257

    皇妃这么一说,杨牧之倒是接受的,想不到美丽高贵的特蕾西皇妃在大学的时候居然专门学过中国古代史,看来人真的不能只看外表。

    “那照嫂子这么说,那这里不会是什么坟墓吧?”玛丽公主突然紧张兮兮的说道,双目左右看了看。

    “应该不是,或许这兵马俑传过来之后,就当成一种艺术也说不定。”杨牧之化解玛丽公主的紧张,毕竟先前他已经仔细的看了一下四周,周围并不像是墓地。

    “牧之说的对,这里跟当时西域的墓地完全不像。”特蕾西皇妃也认同杨牧之的观点。

    听到这里不是坟墓,玛丽公主完全放心了下来,走到特蕾西皇妃身边,挽着特蕾西皇妃的肩膀说道,“既然这里不是墓地,那就放心了,我看我们还是早点休息吧。”

    “也好。”特蕾西皇妃点了点头,俏丽上出现明显的疲倦,的确在沙漠里面赶路,是十分费精神的,强壮的大汉都不一定能够承受如此的奔波,更何况是两个很少吃苦的女人呢?

    杨牧之再一次看了一下四周,为了保险起见,打算大家轮流休息,毕竟在这陌生的废城里面,万一有什么危险就不好了,两女也认同杨牧之的观点,于是杨牧之先守护着,等她们休息好后再换班。

    帮助两女将帐篷搭好,杨牧之看了一下时间,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外边的沙暴依然未停,反而有越来越猛的势头,说不定还会刮上整整一夜,甩了甩头,杨牧之坐在墙角,把一把猎枪抱在怀里,以防突然有野兽之类的突然蹿进来,一边抽烟一边听着外边的风声,一想到还要接着往沙漠深处走就让人头疼,谁知道这沙漠的深处潜藏着多少危险的陷阱,今天遇到大沙暴,大家没有出事,这绝对可以算是奇迹了。

    杨牧之想得出了神,一支接一支的吸烟,其实他平时不怎么抽烟,或许是心情太烦的原因吧,也不知过了多久,外边的天已经黑透了,风声还是那么大,像是无数魔鬼在哭号,不时有沙子落进屋顶的窟窿,这风再不停,怕是前边的破城墙就要被沙子吞没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牧之将手上的烟弄熄,目光再一次望向那兵马俑,脑海之中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些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三十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记载:秦始皇从十三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三十八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一千五百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深约五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一九七四年三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宝藏,一九七五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下午一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一九七四年三月,秦兵俑面世,当时西杨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一九七四年七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十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二号俑坑发掘,如果说一号坑的发现,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的话,二号兵马俑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这里边就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一九七六年四到五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四月二十三日又发现了一个兵马俑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二号坑保护大厅内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

    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二十五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九十六米,南北宽为八十四米,总面积约为六千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一点七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一千三百多件,战车八十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四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六十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一百六十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六十四乘战车组成方阵,每列八乘,共有八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四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三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329章、古时神迹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十九辆战车,二百六十四个步兵俑和八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三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八到三十六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一百零八个骑士俑和一百八十匹陶鞍马俑排成十一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一和三列为战车六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一百零八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和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七十八厘米,进深八十八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四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四十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八个三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三千四百六十二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一千七百四十二件,金铸件七百三十七件,银铸件九百八十三件,总重量达一千两百四十一公斤,其中金铸件三公斤多,银铸件,四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五千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五千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两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零点二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零点四厘米,薄的地方仅有零点一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两千两百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八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八十二节小金管和七十八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零点八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

    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两千两百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二十五米,东距二号坑一百二十米,面积约为五百二十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六十八个,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深约五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一点八米左右,最高的一点九米以上